“南寧鐵路”9月21日發布提醒
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部署
9月10日至10月31日
乘坐飛機、高鐵、列車、跨省長途客運、
跨省客運船舶等交通工具
需查驗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圖片來源:南寧鐵路
鐵路部門溫馨提示:
乘火車出行的旅客請提前安排核酸檢測,進站時需查驗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確保出行順暢。
同時,進站乘車需出示健康碼、行程卡,配合做好體溫檢測,全程配戴好口罩,排隊保持安全距離,分散候車減少人員聚集。
建議廣大旅客通過鐵路12306網站、APP購買火車票,方便第一時間接收行程和疫情防控提示信息。
柳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風險人員
健康管理服務措施表
*風險排查地區以及時間以自治區、柳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相關文件為準。
*風險排查和管理對象:自確定為中高風險地區或自公布本土疫情之日往前7天的返柳來柳人員。
*對近7天內從區外有本土疫情發生的縣(市、區)返柳來柳人員及區內邊境八縣旅居史流出的返柳來柳人員須提前48小時向目的地社區(村、屯)報備,持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在抵柳后實行落地檢并12小時內向目的地社區(村、屯)報告,在第一目的地實行“三天兩檢”(“落地檢”視為第一天核酸檢測)和居家健康監測(無條件者實行集中隔離)。并根據風險等級按照國家及自治區疫情防控要求接受健康管理服務??赏ㄟ^掃下方“入柳報備”小程序碼,逐項如實填報信息進行報備。
廣西區外:
消息速覽
1.貴州省新增“42+134”。
2.四川省新增“41+26”。
3.西藏新增“13+143”。
4.黑龍江省新增“7+109”。
5.寧夏新增“4+15”。
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增“0+9”。
7.湖北省新增“0+19”。
9月21日0-24時,黑龍江省新增本土確診病例7例,哈爾濱市4例(均在香坊區),佳木斯市3例(均在向陽區)。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09例,佳木斯市74例(向陽區46例、前進區18例、郊區8例、東風區2例),黑河市32例(均在愛輝區),哈爾濱市2例(均在香坊區),大慶市1例(在龍鳳區)。
9月21日0-24時,貴州省新增本土確診病例42例(貴陽市16例、畢節市26例);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34例(貴陽市61例、畢節市73例)。
廣西區內:
目前東興市新冠肺炎疫情趨于平緩,對從東興市流出人員按自治區疫情防控相關要求進行常態化管理,請從東興入返柳人員做好相關報備及抵達目的地后的“三天兩檢”。
一、?入桂入柳人員管理服務措施
1、對發現的紅碼人員采取就地留置等候,并由轄區安排轉運并納入集中隔離(特殊情況經申請社區同意后可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禁止社會面流動、禁止自行到醫院核酸采樣,禁止出行;對發現的黃碼人員限制出行,因就醫等特殊情況必需外出時,在做好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情況下,可通過廣西健康碼系統申請限時流動,并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除了紅碼和黃碼之外的綠碼人員,在做好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情況下,允許自由流動。
2、對有高風險區7天內旅居史的人員,抵桂后實行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在集中隔離第1、2、3、5、7天各進行1次核酸檢測)。管理期限自離開風險區域之日算起。
3、對有中風險區7天內旅居史的人員,抵桂后實行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在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4、7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如不具備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條件、不接受共同居住人不得外出管理要求的可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管理期限自離開風險區域之日算起。
4、區外無本土疫情發生的縣(市、區、旗)返桂來桂人員,持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建議抵桂24小時內主動進行1次核酸檢測。
5、區內外有疫情的縣(市、區)返桂來桂人員,實行“三天兩檢”(“落地檢”視為第一天核酸檢測)和居家健康監測(無條件者實行集中隔離)。
6、區內高、中風險區人員管理參照區外返桂來桂人員健康管理措施執行,7天內無疫情地區人員持健康碼綠碼、72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通行。邊境8縣(市、區)人員跨縣(市、區)流動,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出行。
7、對故意隱瞞、不按要求報備或拒不配合落實防控措施等造成疫情傳播的,公安機關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8、對7天內有本土疫情發生的縣(市、區)學生暫緩返校。
廣西壯族自治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31省區中高風險地區名單
9月22日02時更新
*藍色表示當日新增或調整地區;
*低風險區為中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除高中風險區外其他地區
*以上依據新冠防控方案第九版以及自治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相關文件要求動態調整,本期內容依據北京日報客戶端,截至2022年9月22日9時整理。
二、入境人員閉環管理?
對入境人員嚴格實行 7 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進入隔離場所后第 1、2、3、5、7天各進行 1 次核酸檢測)+3 天居家健康監測(第 3 天進行 1 次核酸檢測)。
香港,臺灣地區人員入柳參照入境人員管控,統一按入境人員進行健康管理,即7 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進入隔離場所后第 1、2、3、5、7天各進行 1 次核酸檢測)+3 天居家健康監測(第 3 天進行 1 次核酸檢測)。
三、各類風險人員管理要求
(1)密切接觸者
采取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進入隔離場所后第 1、2、3、5、7天各進行 1 次核酸檢測)+3 天居家健康監測(第 3 天進行 1 次核酸檢測)。
(2)次密切接觸者
進行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納入管理后第1、4、7天各進行1次核酸檢測)。
如密接的密接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期間核酸檢測均為陰性,且對應的密切接觸者在隔離醫學觀察期間前兩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可于第 7 天解除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如密切接觸者前兩次核酸檢測有陽性結果,其次密切接觸者按照密切接觸者管理。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居家健康監測、
自我健康監測的相關要求
一、居家隔離醫學觀察:
(一)場所要求。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期間應單人單間;如無法保障單人單間的,需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無獨立生活能力需人員照顧的未成年人、老年人及重病人員除外);
選擇一套房屋里通風較好的房間作為隔離室,保持相對獨立;在相對獨立的隔離室放置桌凳,作為非接觸式傳遞物品的交接處;
房間使用空調系統通風時,應選擇分體空調,如使用集中空調,保證空調運行正常,加大新風量,全空氣系統關閉回風;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
房間內應當配備體溫計、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的垃圾桶。
(二)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期間的核酸檢測。由社區組織采樣人員上門采集,并及時推送核酸檢測結果。
(三)健康監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應當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并將監測結果主動報告至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醫學觀察期間,如出現發熱、干咳、乏 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時,社區管理人員應 當及時向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轄區疾控機構報告。
(四)禁止外出。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期間居家隔離人員和共同居住者不得外出,拒絕一切探訪。對因就醫等確需外出人員,經所在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準后方可,安排專人專車,全程做好個人防護,落實閉環管理。不具備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條件、不接受共同居住人不得外出管理要求的可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五)個人防護。非單獨居住者,其日常生活、用餐盡量限 制在隔離房間內,其他人員盡量不進入隔離房間。隔離房間內活動可不戴口罩,離開隔離房間時要戴口罩。盡量減少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必須接觸時保持 1米以上距離,規范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如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為哺乳期母親,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可繼續母乳喂養嬰兒。
(六) 核酸檢測和抗原自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需根據 相關防控要求配合工作人員完成核酸檢測、抗原自測和結果上報。
(七)注意家庭衛生清潔和消毒。
(八)共同居住者或陪護人員一并遵守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管理要求。
二、居家健康監測:
(一)場所要求。選擇在通風較好的房間居住,盡量保持相對獨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避免與其他 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房間內應當配備體溫計、紙巾、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 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的垃圾桶。
(二)健康監測。實行居家健康監測人員每日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做好癥狀監測,并向社區(村)如實報告。如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應立即告知社區工作人員,并配合前往醫療機構就診,就診時如實告知醫務人員流行病學史。
(三)外出限制。居家健康監測期間不外出,如就醫等特殊情況必需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規范佩戴 N95/KN95 顆粒物防護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四)核酸檢測。居家健康監測人員需根據防控要求配合完成核酸檢測。
(五)注意家庭衛生清潔和消毒。
三、自我健康監測:
重點人員健康管理結束后,建議進行 7 天自我健康監測,建議于第 7 天進行 1 次核酸檢測。自我健康監測期間正常流動,做好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不聚集,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癥狀,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排查。
柳州市縣兩級疫情防控
咨詢熱線電話
市??民? 熱? 線:?0772-12345??
柳州市指揮部:?0772-2825585
柳州市疾控中心:?0772-2802630
柳?南?區?指?揮?部:0772-2119781
柳 北 區 指 揮 部:0772-2616502
城 中 區 指 揮 部:0772-2621577
魚 峰 區 指 揮 部:0772-3601586
柳 江 區 指 揮 部:0772-7219062
柳東新區指揮部:0772-2671143
陽和新區指揮部:0772-3513181
柳 城 縣 指 揮 部:0772-7612388
鹿 寨 縣 指 揮 部:0772-6810120
融 安 縣 指 揮 部:0772-8137955
融 水 縣 指 揮 部:0772-5123182
三 江 縣 指 揮 部:0772-8615259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