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笔屈h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也是我國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目標,各級政府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開展生態宜居、產村互動、農旅融合、富裕文明等鄉村振興活動,在持續改善人居環境,不斷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大力發展農村產業的同時,應積極整合鄉村文化、鄉村旅游資源,提速推動鄉村產業、文化 、旅游一體化效果。
柳州市魚峰區轄區21個村173個自然屯,農戶數15657戶57148人。近2年來,魚峰區審計局在開展財政預算執行和同級審計中對鄉村建設資金投入、鄉村項目建設、鄉村產業、鄉村觀光旅游、農民得實惠等方面進行了延伸審計調查,發現三個方面的問題須加快解決。
????一、產業帶動資源統籌整合須擴寬,提高原材料供給缺口
柳州市有螺螄粉“小米粉,大產業”之名號,魚峰區產業園柳州螺螄粉企業有37家,原材料供求需大量就地取材,魚峰轄區耕地面積10449.68公頃,永久基本農田面積8765.92公頃,農村土地承包面積(土地確權)51230.21畝,農民經濟來源主要為農作物種植糧食、蔬菜、水果和林下生態養殖。據不完全統計,2020至2021年規模種植合作社10個;規模養豬場3個(含生態養豬場1 個)、肉禽規模養殖場2個、山羊養殖場1個;截至2022年4月,兩鎮規模產業成立種竹專業合作社10家,與三家螺螄粉龍頭企業簽訂種植購銷協議,收購里雍鎮5000畝竹筍,實現農民種筍“不愁銷”;依托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契機,帶動豆角、木耳等螺螄粉原材料種養面積近1.25萬畝。但因地理環境分散、農戶種養殖業產業帶動仍缺乏統籌發展規模資源整合,不能滿足本市域產業鏈原材料自給自供。
二、地域文化有待挖掘彰顯特色人文底蘊,持續逐年增加收入
魚峰區內兩鎮地理環境優越,依山傍水,境內山丘、土嶺、沿江多處沙洲,鄉村生態環境極佳;柳江河過境,人文底蘊有革命老區、打造了立沖、河表、中塘汛等古村落休閑文化鄉村旅游線路。以魚峰區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開辟儒棧、東興、王眉等鄉村旅游觀光線路,2021年旅游人數突破一萬余人,消費金額約30萬元,同比增長20%,但儒家客棧、青龍雙洲等魚峰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有待挖掘、積淀深厚的特色人文底蘊,才能打造、推進觀光旅游“慕名來,來有獲,獲回味”特色,帶動鄉村產業鏈一體化,逐年增加農民收入。
三、財政資金投入有限,鄉村旅游建設帶動難度大
2021年魚峰區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示范帶、食用菌生產、大旺屯鄉村風貌提升、脫貧合作經營項目等共投入資金5268.54萬元,用于轄區創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拓展鄉村旅游景點5個(古街雅韻、儒家客棧、馬朝花海、青龍雙洲、炮壘坪),目的帶動產業鏈,增加農民收入,穩固脫貧攻堅成果。相比2018至2020年,在兩鎮儒棧屯、王媚村、大旺屯等投入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及產業發展資金6011.10萬元而言,確實是加大了資金投入力度,但想要有實質性效果,目前的投入仍然只是杯水車薪,例如:大旺屯農房提升、鄉村文化宗祠、旅游服務中心改造、農業經濟發展等項目,總投資估算2000萬元,建成后可實現引商、生產、就業、稅收、觀光等一條龍產業鏈,但在資金投入方面僅靠財政資金的支持不足以支撐產業的持續發展,鄉村振興宏偉目標的實現存在一定的難度。
審計建議:
1.解決規模剛需供求、逐年提高農民收入問題。自治區、市、縣(區)政府在原有的基礎上,一是結合不同地區,持續加大對鄉村建設資金的投入,同時積極拓展籌資渠道,保證產業鏈的持續發展;二是對農地資源進行整合,統籌利用,實現原材料供給自足;三是根據產業需求,制定種養品種方案;四是引導民眾,科學種植;五是與生產商簽訂條約,確保農產品保價收購。
2.推動鄉村振興,構“鄉村產業+文化+旅游”一體化。當地政府根據其區域生態、人文、產業、地方特色(特點),推動實施鄉村振興,納入統籌治理(開發);“全面把握、點面結合、突破一點、帶動全部”,建立與區域外搭建共享平臺,按區域生態、當地原始產業、當地文化等特點,打造不同產業,不同文化、不同特色的區域村屯,實現鄉村處處有特色戰略,提速“產業+文化+旅游”一體化。
擬發送至柳州市審計局、魚峰區委辦、政府辦、宣傳部
妥否,請批示。
【打印正文】